本局簡介
- 發布日期:111-06-08
- 發布單位:新北市政府警察局
壹、 轄區概況
- 新北市是臺灣人口最多的城市,位居大臺北都會區,環繞臺北市,東北與基隆市相鄰,東南接宜蘭縣,西南與桃園縣交界,北面臨海,土地面積2,052平方公里,海岸線東起貢寮區福連里、西至林口區瑞平里,全長126公里。
- 自2010年12月25日起改制升格為直轄市,全市劃分為29區,1,032個里,全市人口400萬餘人(截至日期:108年5月24日),約占全國總人口數的六分之一,外來人口約占三分之二;另本轄位居大臺北都會區要衝,城鄉交會,人口稠密,交通四通八達,密集的外來人口也帶來治安問題。
- 本轄交通四通八達,涵蓋中山高、北二高、國道5號高速公路(共有14處交流道),並為臺鐵、高鐵、捷運、主要省道(臺1、2、3、5、9)、快速道路(臺61、62、64、65、新北環快)等,並與臺北市都會區以20座重要橋樑連結,交通極為複雜,全市機動車輛超過322萬輛,約占全國總車輛數15%。另受到新莊、三重、土城、中和、新店捷運線等重大交通工程施工影響,致部分路段尖峰時段容易交通擁塞,均使本局擔負之交通執法任務,益形艱鉅。
貳、未來願景
新北市是大臺北都會區的輻驟地帶,北臺的重要政治、經濟、社會、交通、人文均在此地匯流,造就本市多元複雜的風貌,其中最為民眾關切,亦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便是治安與交通,亦是警察局的重要職責,兩者問題涉及的面向廣泛,必須善用科技新技術創新解題,並統合市政團隊各機關的資源和力量,從「組織間協調合作」及「發展智慧科技」等面向著手,建構嚴密的治安防護網與交通維護網,以「智慧城市,安全新北」之施政願景為目標,期望能將新北市打造成宜居的「智慧城市」,讓4百萬市民幸福、樂活。
參、 智慧城市
一、 強化精進鑑識科技,具體落實科學辦案
警察局鑑識人員透過參加局內及國內外各相關單位專業鑑識訓練,有效提升專業素養與技能;購置高階鑑定儀器並持續建置各類鑑識資料庫,藉由資料庫間大數據整合分析運用,建立確認犯嫌及擴大連結案件之系統化方式,有效確認犯罪事實進而提升定罪率,以打造符合市民期待的安全城市。
二、 擴充M-Police行動載具,充實基層員警應勤科技裝備
三、 持續擴充地方警政資料倉儲,自動化分析海量資料,提升治安決策動能
「治安治理決策資訊系統」至107年底已收容40項資料源,預估每年成長1億筆資料,並積極規劃納入地方相關資料源,且聘請專家學者,規劃可用模組有效進行資料探勘,有效分析使用海量資料,並結合GIS犯罪資料地理資訊系統,將各種不同資料型態與地理位置關聯分析,作為犯罪偵查及勤務規劃依據,有效節省警力,提升決策動能。
往後,本系統將擴大應用範圍,結合各相關圖像化分析工具,將分散資訊交叉比對後,提供使用者更直覺之分析圖表,提升犯罪偵防及案件偵辦效能。
四、 強化雲端影像分析及檢索系統
「雲端智慧影像分析檢索系統」提供跨監視器平臺影帶調閱、影帶濃縮、車牌辨識、即時車牌辨識及自動車輛軌跡追蹤等功能,大幅縮減員警觀看影帶時間,達成「節省警力並提高破案率」之目標。
未來,仍將與工業技術研究院以產學合作模式持續進行人工智慧應用概念驗證,除精進此系統各項軟、硬體功能外,更將擴充智慧加值功能,扮演外勤強而有力的科技後盾。
五、 電子化簿冊系統推展,提升員警出退勤效率
擴大推展新開發之勤務系統,提供員警線上簽出、入利用BYOD (Bring Your Own Device)模式,員警可透過私人手機所提供之APP填寫工作紀錄、管制攜行裝備及進行出、退勤登記,該系統以電子化勤務表為主軸,串接各項主要系統,使員警可透過該系統APP取得最新勤務資料,彈性運用警力完成各種勤業務執行,以強化員警勤務效率、節省出退勤時間。
六、 提升全方位3D科技維安網(含無人機、穿戴式裝置等科技設備應用)
創新運用「點、線、面」縱深維安部署概念,並運用高畫素攝影機、「警用無人機」、「穿戴式裝置」及「路口監視器」建構「全方位3D科技維安網」,將各項大型活動影像即時傳送至前進指揮所,讓指揮官不用親臨現場即可掌握治安及交通全般狀況,強化勤務活動場地安全。
未來,持續強化各項前端警用感測設備,並整合後端智慧加值應用服務,強化轄內科技維安工作能量。
七、 維護監錄系統、強化偵防效能
各區里建置之監錄系統自102年起移由警察局統籌管理維護,經2次會勘清查移撥警察局數量為主機1,279臺、鏡頭1萬3,083具,因設備老舊、維管不易,規劃自106年起分6年度以「租賃模式」逐年汰換現有區里監視器與E-Watching系統,以整合及提升監錄系統效能。
八、 持續精進E化指管報案系統功能,並於該系統功能架構下,運用現有設備及科技輔助,掌握勤務即時動態資訊,使勤務指揮視覺化、管理智慧化、靈活調度快速機動反應能力,精確派遣線上警力快速到達案發現場,有效縮短民眾等候時間至5分鐘以內,達到強化勤務指管作為、維護社會治安及提升為民服務效能。
肆、 安全新北
一、 加強打擊犯罪,有效維護社會治安
(一) 提升全般刑案破獲率
- 建立偵破暴力犯罪相關功能與機制,提升犯罪偵查能力並發揮線上勤務功能,以策進各單位落實「問題導向」及「目標管理」之執行,建構嚴密治安防護網,打造優質治安環境。
- 檢肅竊盜犯罪,落實收(銷)贓場所列管清查;強化掃蕩汽、機車竊盜犯罪,持續辦理溯源專案,過濾分析可疑涉案車輛,以車追人,追本溯源,瓦解汽車竊盜集團及解體工廠;採「打詐、阻詐並重策略」,並採分眾、分層、分齡之方式加強宣導,警民合作等防制作為,全力查緝詐欺犯罪;掃蕩槍械改造工廠,阻絕非法槍彈來源。
- 治安會報延伸至分駐(派出)所層級:各警察分局分駐(派出)所所長每季於分局層級治安會報召開前,邀集轄內各里長、里幹事、學校、消防及社工代表、義警分隊長、民防分隊長及所轄社會福利中心社工等相關協助治安團體代表,以不拘形式之態樣舉辦座談會,及時反映治安現況與建議,以有效落實市政一體精神。
- 運用第三方警政概念,跨局處合作,就「反毒」、「掃黑」、「打詐」三大目標,針對幫派組合、從事毒品及詐欺等犯罪之處所,提報本市公安聯合稽查小組會議針對違(建)章處所執行強制拆除,以壓縮犯罪使用之實體空間為手段,遏止各類犯罪。
(二) 涉嫌賭博電子遊戲場所及妨害風化相關行業
針對轄內涉嫌賭博或無照營業電子遊戲場所,及曾被查獲或民眾檢舉經營妨害風化(俗)違法色情行為之酒店、特種咖啡茶室、視聽歌唱等治安顧慮場所,積極取締不法情事,並基於廣義治安、市政一體理念,結合公共安全聯合稽查小組,警察、消防、經發、工務、城鄉及拆除大隊等相關機關,運用各項行政作為,依法裁處、持續追蹤稽查及嚴密列管,消弭非法賭博或無照營業電子遊戲場所。
二、 強化犯罪預防,有效減少犯罪被害
(一) 打擊詐欺犯罪
1. 加強打擊電信網路詐欺集團,阻斷詐欺集團金流、資訊流,針對詐欺集團刨根溯源,以瓦解犯罪結構,淨化本轄治安環境。
2. 加強車手查緝暨防制作為:
(1) 整合分析超商車手提款影像。
(2) 建置「超商提款車手影像檔案櫃」。
(3) 製作「提款車手查緝專刊」。
(4) 利用Line群組即時通報。
(5) 召開提款車手查緝專案會議。
(6) 提高獎勵額度以激勵同仁打擊詐欺犯罪。
(二) 防制毒品危害
- 建立毒品系統資料庫:以本市警察局與衛生局、社會局、教育局、少輔會等各局處間內部合作,拓展毒品情資來源,並利用系統整合、歸納各單位資源,建立資料庫,以科技分析工具剖繪毒品犯罪網絡圖像,掌握轄內犯罪趨勢,形成查緝重點,提升偵辦效能。
- 重大毒品案件盤點列管:落實控管各單位查獲毒品製造、販賣、運輸、意圖販賣而持有等重大毒品案件及查獲新型態毒品250公克以上之案件偵辦進度,以每週提報、每月檢討方式,即時指導並規劃專業支援制度,於破獲重大毒品案件時,責由緝毒專責單位,適時提供支援,協助後續向上溯源工作,俾能強化重大毒品案件之查緝能量。
- 召開少年涉毒案件溯源會議:106年2月16日訂頒「加強防制少年(學生)毒品危害執行方案」,針對少年涉毒之案件,每月召開2次溯源會議,並針對犯嫌供述及相關查扣證物情資逐案分析,積極查緝少年涉毒案件、鎖定少年毒品藥頭加強溯源,務求阻斷毒品供應。發掘涉毒少年如有家庭弱勢等因素,則轉介或通報相關單位(衛生、教育、社會局)給予資源協助,防制少年(學生)遭受毒害。
- 規劃緝毒專案掃蕩:持續配合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規劃「區域聯防緝毒專案行動」,結合新北、臺北、士林及基隆等地方法院檢察署執行大臺北地區掃蕩毒品藥頭工作,落實檢警合作,並透過本局各單位警力同步查緝、分進合擊,加強掃蕩毒品犯罪。
- 應受尿液採驗人採驗工作:落實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5條第2項規定及「應受尿液採驗人採驗細部實施計畫」,強化應受尿液採驗人調驗執行,每3個月通知列管人口到場採驗,以掌控轄內毒品人口,希能達到遏制毒品再犯,有效淨化本市治安。
- 就查獲之各類新興毒品,針對其態樣、成分、施用族群等訊息進行建檔分析,歸納藥物濫用趨勢,並藉由各項活動及政令宣導機會,教導民眾辨識,加深對各種毒品的認知,強化全民反毒意識,減少毒品危害問題。
(三) 檢肅黑道幫派
- 針對不良幫派,要求各分局強化情蒐作為,組成專案小組並對幫派之活動事前強力約制、告誡,活動中實施全程蒐證,妥適規劃勤務對於可疑之幫派分子依法執行盤查、登錄身分等,以事前防制、事中蒐證、事後檢肅作為,防止幫派鬥毆火拼等事件,危害社會治安。
- 針對少數幫派犯罪組織,利用不法經濟犯罪活動牟取利益,由警察局列為檢肅對象加強蒐證,並於蒐證完成後,配合全國同步掃蕩及轄內「同步掃黑行動」,依組織犯罪防制條例檢肅移送偵辦。
- 規劃實施「全國大掃蕩」及轄內「同步掃黑行動」,結合「治平專案」針對不良幫派組合堂口據點、經營、圍事行業或成員經常聚集出入等經常活動處所,實施專案搜索臨檢。
(四) 防制治安顧慮人口再犯
- 辦理治安顧慮人口查訪業務、警勤區及刑責區員警實際執行查訪,原則上由戶籍地、居住地警察機關擇定重點查訪對象每月實施查訪1次。
- 員警發現查訪對象有再犯或不法嫌疑之虞時,除勸告或以其他適當方法促其不再有犯罪之虞外,應陳報警察分局交由刑責區偵查佐複查,如確有再犯或不法嫌疑者,應依法偵辦。警察分局應視需要規劃刑責區偵查佐與警勤區佐警每月加強聯繫,以核對資料,交換治安情資,對犯罪傾向之治安虞犯列冊,以側查、布線監控行蹤,掌握其動態。
三、 加強交通執法,維護交通安全順暢
維持交通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傷亡人數,藉由嚴正執法取締重大交通違規,加強各重要路口交通整理,以降低肇事率,以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一) 加強取締重大交通違規
針對超速、闖紅燈(不含紅燈右轉)、逆向行駛、轉彎未依規定、機車行駛禁行機車道及機車不依規定兩段式左轉、公車停靠區違規停車、併排停車、大型車各類違規、行人違規及汽機車不禮讓行人等違規行為,加強執法取締。運用雷射測速器、新租用呼氣酒精分析儀、靜態式活動地磅等科學蒐證器材加強取締,提升執法品質。
(二) 建構數位E化設備
依據本市交通事故肇事因素特性,運用交通執法設備、執法作為與交通安全宣導策略,營造安全行車空間,降低道路危險因素,以保障大眾行車安全。
四、 關懷弱勢,保護婦幼安全
(一) 結合通報網絡:持續推動「守護幼苗專案」清查毒品人口、通緝犯、毒品調驗人口、治安顧慮人口及在監服刑人口家中有未滿18歲兒少,並通報高風險家庭。另落實推動「用心網助平安守護專案」,以積極協尋失蹤兒少。
(二) 持續推動「本市國民小學學童上、放學安全工作計畫」,保護兒童上、放學安全。
(三) 預防加害人再犯及提供被害人保護措施
落實高危個案逐案討論及熟練解列評估指標使用,以掌握救援契機,降低重大家暴案件發生。另針對危險評估量表達8分以上或新住民受暴嚴重者,由警察局婦幼隊實施複式訪查,了解被害人安全狀況、保護令核發狀況及其他協助需求,適時提供相關網絡資源與轉介及安全維護協助。此外依據警察勤務區家戶訪查作業規定,經法院核發保護令之加害人,應列記事二人口。警察局婦幼隊持續督導各分局家防官接獲保護令,應會請戶口業務承辦人依規定註記記事二人口續行查訪。
(四) 有關被害人為兒童或心智障礙者之性侵害案件:自106年1月1日起,被害人為兒童或心智障礙者之性侵害案件,為新北方法院檢察署所轄(板橋、中和、永和、土城、三峽、鶯歌、樹林、三重、新莊、蘆洲、五股、泰山、林口)案件由警察局婦幼警察隊受理、偵辦。其餘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所轄(新店、烏來、石碇、深坑、坪林)、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所轄(淡水、三芝、石門、八里、汐止)、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檢察署所轄(瑞芳、雙溪、貢寮、平溪、金山、萬里)案件由該隊派1名女警至警察分局支援詢問筆錄,該分局輪值女警為紀錄,受理後由分局偵辦移送。
(五) 管制未破性侵害案件、行方不明性侵害加害人查緝情形。
(六) 擴大婦幼安全宣導工作,不僅至各校園、機關團體宣導婦幼安全暨教授女子防身術課程,更主動至公園執行警察姐姐說故事宣導活動,藉此提升市民朋友對家暴及兒童保護工作之認知,強化自我保護觀念,以避免婦幼受暴。
(七) 防制少年事件發生
持續辦理「少年安全宣導團」,聘請社會專家學者結合警察局少年警察隊、少年輔導委員會幹部,赴本市各國、高中舉辦青少年法律輔導教室及法治教育課程,宣導反霸凌、反毒品、反幫派等校園安全議題,並舉辦社區親子講座提升青少年與父母溝通觀念,增進情感聯繫,以預防少年偏差行為及保護少年安全。
(八) 強化非行少年輔導成效
積極推展各地區少年輔導工作、即時介入偏差行為少年之個案輔導、聯繫在地福利資源網絡,並參與區域聯繫會議,派遣輔導員進駐分局辦公,達劍及履及之輔導效能;建制需輔導對象資料庫,並規劃是類少年輔導作為,由本市少年輔導委員會統合警政、社政、教育、衛生及民間等機關(構)資源,共同落實執行勸導、輔導、轉介、安置、救助少年工作。
五、 改善警察廳舍環境,精進警政服務效能
(一) 興建辦公廳舍,確實照顧員警生活,改善工作環境,以激勵士氣,打擊犯罪,穩定治安,加強為民服務,做好維護治安與交通秩序工作。
(二) 充實應勤裝備,適時汰換警用汽、機車,以保障員警執勤安全及提升執勤機動能力,進而達成維護社會治安之使命。
本局將針對各項優先發展策略,提出實際行動,以「抗制犯罪,升級安全及強化服務」為本局施政目標,期望能將升格後新北市打造成「宜居之安全城市」,滿足近4百萬人之期待,朝向「幸福、美麗、新北市」之施政願景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