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區
:::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

:::
什麼是霸凌?孩子如被霸凌,家長應如何處理?
問答分類: 警政服務FAQ
發布單位: 少年警察隊
問題: 什麼是霸凌?孩子如被霸凌,家長應如何處理?
回覆:
一、 什麼是霸凌?教育部定義「霸凌」指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文字、圖畫、符號、肢體動作、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對他人故意為貶抑、排擠、欺負、騷擾或戲弄等行為,使他人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環境,產生精神上、生理上或財產上之損害,或影響正常學習活動之進行。簡言之,行為偏差≠霸凌,要成立「霸凌」需符合以下條件1:
1、 長期連續發生
2、 惡意攻擊行為
3、 兩造勢力不對等
4、 造成各種損害
二、 霸凌的形式分為下列6類1:
1、 肢體霸凌:對他人身體為打、推、踢、撞、掐等之行為、搶奪財物等。
2、 言語霸凌:排擠孤立、聯合他人來對付某人等; 這一類型的霸凌往往牽涉到言語霸凌。
3、 性霸凌:對身體外表、性別氣質、性取向、性特徵取笑或評論的行為且非屬性騷擾者及性侵害者。
4、 反擊型霸凌:受凌者不堪霸凌者的霸凌,而選擇反擊或去欺負比自己弱小的人,成為霸凌者。
5、 關係霸凌:散播謠言、刻意引戰、網路跟蹤、留言攻擊、假冒他人網路身分、發佈攻擊或詆毀的圖片影片、散布他人個資等。
6、 網路霸凌(言語、關係霸凌):由於匿名性、隱蔽性、傳播快速、無法取消等,讓網路霸凌容易達成,且傷害更大。通常單次不當的網路行為,可反覆、長期、聯結被害結果。
三、 學生被霸凌時的徵兆:
如果孩子突然出現以下至少兩種症狀,可能就得留意了: 
不願意去上學;會要求額外的金錢;情緒和行為改變;身體出現不明的傷口或瘀青;孩子的學業退步;多次抱怨頭痛或胃痛;自信心與自尊心降低;孩子睡眠出現問題;衣服、書本、學校用具莫名的損壞;看起來沮喪或焦慮,卻拒絕說發生什麼事。
四、 我的孩子可能被霸凌了,我該怎麼做?
1、 出現前述症狀未必代表孩子受到霸凌,校園中有各式各樣問題可能困擾孩子。探詢孩子為何會出現這些症狀,持續溝通、了解孩子焦慮、沮喪或其他症狀的原因。
2、 發現孩子可能遭受霸凌後,請支持他並蒐集有關該霸凌的資訊:
3、 傾聽與了解:仔細傾聽與了解霸凌發生的始末、時地及參與人員。
4、 不忽視:絕不要忽視霸凌,忽視霸凌會讓事情惡化。
5、 不責怪:不要責怪你的孩子遭到霸凌;不要假設你的孩子挑釁霸凌者。不要說:「你到底做了什麼而惹惱了其他小孩?」
6、 不報復:不要鼓勵孩子用肢體報復(如:「打回去」)做為解決方式。
7、 培養處理問題的能力:先聽孩子想到的解決方法並討論、分析優缺點。尊重孩子、給予支持,但不要過度介入,以免讓孩子失去學習成長的機會。
8、 理智:若孩子能力有限或事件無法解決,將情況告知導師或校方,理性、冷靜地尋求導師或校方協助,和老師、同學,共同合作解決問題!
五、 我的孩子可能霸凌別人時,我該怎麼做?
1、 嚴肅、理性討論事發經過,了解孩子的觀點。
2、 請孩子想想如何處理目前的問題、自己若是受傷的人,會希望對方有什麼行為。和孩子說明團體之間要尊重個別差異,並討論未來應該怎麼做。
3、 勿以暴制暴,打罵孩子,這樣孩子學到的是:未來遇到問題,以責罵或暴力來解決問題是有效的。
4、 孩子為了怕被責怪,可能避重就輕、合理自己行為,這是正常的。我們應對事實的其他可能性抱持更開放的觀點。
六、 我的孩子看到或聽到別人的霸凌事件,我該怎麼做?
1、 霸凌事件的旁觀者並非置身事外,孩子也受到各種程度的影響,可透過討論的方式,成長、激盪孩子未來處理危機的能力。
2、 和孩子談談當時的反應和感受,以及已經或想採取的行動。
3、 和孩子討論遇到類似事件該怎麼處理。
 
資料來源引自
兒福聯盟譯(2011)「霸凌不要來:十招教孩子遠離霸凌」
國立臺北大學橄欖枝中心「校園霸凌知多少?家長手冊」
發布日期: 106-08-03
轄區分局: 少年警察隊